发布时间:2024-01-08 打印
2023年12月26日-27日,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办,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近600名科技史研究者齐聚一堂,就科学技术史相关的议题展开广泛研讨与学术交流,会议包括13个大会报告和22个分会场的426个报告。中国科协名誉主席、北京大学教授韩启德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:科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应该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,弘扬科学文化一定离不开科学史,离不开对科学精神的传承。
在2023年10月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会议的基础上,气象科技史委员会再度举办了气象科技史分会场,干部学院气象史团队部分成员参与组织分会场。气象科技史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许小峰研究员致辞,来自干部学院、科普中心、气象出版社、北京市气象局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0多个单位的学者参加会议。许小峰研究员在致辞中希望气象科技史的研究,凝聚更广泛力量、用好国内气象科技史委员会和国际气象史委员会的平台,在服务气象教育培训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体现独特价值。
气象科技史分会场报告涉及气候与人类文明发展、气象科技文化、气候预测中的“专家判断”、气象科技创新、物候的认知与利用史、公众气象预报发布历程、海洋气象学历史等。分会场报告内容丰富,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,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。干部学院何海鹰高工报告了《气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思考》,从气象科技史角度对气象科技创新提出了思考与启示。
根据会议安排,陈正洪教授做大会报告:《从气象史揭示气象科学的本质及对传统科学的置疑》。报告内容包括:气象科学的历史概览;气象李约瑟难题;现代气象科学核心-数值天气预报(NWP)的百年历史与对传统科学置疑;现代气象科学本质属性与启示。与传统科技史相比,气象史既古老又年轻。近年研究表明,气象史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和研究进路。研究气象史,可以为气象科技创新和传统科技史带来不同视域和视角的启发。
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(CSHST)成立于 1980 年 10 月,其会员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以及在读的研究生等。下设数学史、天文学史、物理学史、化学史、气象科技史、等 29 个专业委员会和科技史教学工作委员会,学会组织各种学术活动,以推进科学技术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。自2017年开始,学会组织召开了4次学术年会,经过疫情中断之后,2023 年学术年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。
版权信息:Copyright@ 中国气象局图书馆(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) 技术支持:北京中科聚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联系电话:010-68406306 68409247 Email:cmalibrary@126.com
图书馆公众号